当前位置: 首页 保密常识
警惕!这些政府信息泄密,只因一件事没做好……
2021年05月26日 来源:保密观    浏览量:    作者:

  互联网时代,信息公开正日益成为机关单位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桥梁。但与此同时,时有发生的泄密事件提醒我们,要重视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避免因泄密给政府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给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泄密隐患引人忧

  案例1:某市政府网站刊登秘密级文件。经查,该市某机关起草并印发了1份秘密级文件。为督促大家更好地落实文件精神,市政府工作人员刘某未履行保密审查程序,擅自将涉密文件上传至市政府网站,造成泄密。

  案例2:某区门户网站刊登机密级文件。经查,在开展某专项工作期间,该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某向组织部借阅上级下发的包括机密级文件在内的工作资料,阅后交给宣传部工作人员高某。高某未经郭某允许,也未履行信息公开审批手续,擅自隐去保密标识,将文件扫描后发布在该区门户网站,造成泄密。

  案例3:某市安监局网站刊登机密级文件。经查,某年元旦前(12月31日下午),该局收到两份通知(各带1份机密级附件)。考虑到临近元旦放假,书面转发不能及时发放到位,该局某部门主任李某安排技术科副科长祁某通过网站转发文件。祁某仅对通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却未核实附件是否涉密,直接将通知刊登在单位网站上,造成泄密。

保密审查未重视

  以上案例之所以发生,均因行为人在将信息公开前,未严格落实保密审查制度,充分反映出个别机关单位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存在较大隐患。

  1.保密审查成虚设。案例1、2中,相关单位虽制定了保密审查制度,但在操作中没有严格执行,结果导致工作人员“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把涉密文件上传到网站。这并非个例。实践中,很多单位非常重视网站的内容建设,狠抓信息发布更新,有些部门为了赶进度、充内容,不严格履行先审查后发布的正规流程,而是边发布边审查,甚至只发布不审查,直接把单位工作动态、内部文件甚至从其他部门转载的信息上传至互联网,造成泄密。

  2.保密审查存漏洞。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理应引起高度重视。但个别单位却存在着审查人员责任心不强、保密审查走过场的情况。如有的只审查文件标题或者文件首页有没有国家秘密标识,不审查文件内容;有的只看文件正文,不审查附件。案例3中祁某仅核实通知而不看附件,结果把涉密附件上传至网络,可见其保密审查完全流于表面。

  3.保密知识太匮乏。以上3起案例背后,折射出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缺乏保密基本常识。特别是案例2中,高某明知文件为机密级国家秘密,还擅自隐去文件保密标识以便“成功入网”,“神操作”实在让人震惊。

审查制度严落实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机关单位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须特别重视并落实保密审查制度,尤其应做到如下几点:

  1.严格审查流程。要本着“谁公开、谁负责、谁审查”“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原则,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认真落实审批责任,切实做到人人尽责、层层把关,及时排除泄密隐患和风险。图片

  2.明确审查重点。明确将转发文件、扫描文件、汇编文件、转载文件、通知附件等作为重点审查对象,确保对拟公开信息逐页审查、逐份审查,做到不留死角和漏洞。

  3.加强检查查处。定期对机关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保密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发现一起,整改一起,严格责任人员处理,并加强通报力度,以便其他单位能够反观自照,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